2023年12月27日 15:04:52
作者:杨正飞 点评专家:将元龙
主诉
男性,40岁。冬季夜间饮酒后醉卧在江边桥下半天。
现病史
患者冬季半夜饮酒后醉卧在江边桥下,于凌晨被人发现。患者神志模糊,双手腕部以下皮肤红肿,左耳水疱,双足皮肤苍白肿胀,呼120出车接回院。
既往史
家属诉平素健康状况良好。否认高血压史、冠心病史,否认糖尿病史、脑血管病史、精神病史,否认肝炎、疟疾、结核病史,否认手术史、其他外伤史、输血史,否认过敏史,预防接种史不详。
入院检查
专科体格检查:
T 35℃,P 56次/分,R 10次/分,BP 95/45mmHg,体重65kg,身高172cm。昏睡、双侧瞳孔等圆、等大,直径约2mm,对光反射迟钝。双肺呼吸音清晰,未闻及干湿啰音,双耳红肿,左耳耳廓背侧见一约鸽子蛋大水疱,疱液清亮;双手腕以下皮肤红肿,有黄豆至花生粒大白色水疱,稍高出皮肤表面,双足皮肤苍白肿胀。
辅助检查:
血常规:WBC 12×109/L,Hb 110g/L,N% 78%,PLT 160×109/L;急诊生化:K 3.2mmol/L,Cr 78μmol/L;心功:CK 11000U/L,CK-MB 150 U/L。头颅CT未见异常。四肢X光检查未见异常。
入院诊断
冻僵,双手、左耳II度冻伤,双足I度冻伤,横纹肌溶解,低钾血症。
治疗经过
患者诊断冻僵及冻伤诊断基本明确,采取保暖,冻伤肢体置于水温在38℃~42℃容器内直至组织红润,皮肤颜色和感觉恢复后暴露于暖空气中,尽可能做到无菌。预防感染、破伤风抗毒素1500U肌肉注射,补液,纠正电解质紊乱,保护水疱表皮完整,针刺排出水疱,保持创面干燥,受伤肢体抬高、制动等处理,1周后好转出院。
段落知识点
1.冻僵的处理
(1)迅速恢复中心体温。将冻伤者移入温暖环境,脱掉衣服、鞋袜,采取全身保暖措施。如盖棉毛毯,用热水袋(注意不要直接放在皮肤上,以防烫伤)放腋下及腹股沟,电热毯包裹躯体,采用红外线和短波透热等。也可将冻僵者浸入37℃~39℃温浴,至肛温升至34℃并有规则的呼吸和心跳。对严重冻僵者,可采用中心复温法,包括体外循环血液加温、气道复温、腹膜透析、透热疗法等。
(2)防治并发症。监护器官功能,加强支持治疗等综合措施,注意处理低血容量、低血糖、应激性溃疡、心肌梗死、脑血管意外、深部静脉血栓形成、肺不张、肺水肿、肺炎等并发症。特别注意防治多脏器功能衰竭。
2.冻结性冻伤治疗原则:①迅速脱离寒冷环境;②保暖,尽早快速复温;③局部涂敷冻伤膏;④改善局部微循环;⑤可内服活血化瘀等类药物;⑥抗休克;⑦预防感染;⑧II度冻伤未能分清者按I度冻伤治疗;减少伤残,最大限度保留尚有存活能力的肢体功能。
3.非冻结性冻伤处理:①冻疮。脱离寒冷潮湿环境,每日用42℃温水浸泡,每次20分钟,如有破溃感染者可在局部涂冻疮膏。局部用药应涂厚,每日数次温敷创面。根据创面情况每日换药,无菌纱布包扎。②战壕足、浸泡足。早期治疗可减轻感染及局部损伤,治疗方法与冻疮局部疗法相同。
预防及健康管理
1.冻伤的预防方法最主要就是天气寒冷的时候做好身体的保暖,注意自我保护,尽量避免长时间在寒冷的户外,多增加衣物保暖,尽可能减少暴露在体外的体表面积,对易冻的手、足、耳等处,戴手套、穿厚袜、棉鞋及耳罩等。
2.勤锻炼身体,特别是抗寒训练,可用冷水洗脸、洗手,以提高皮肤对寒冷的适应力,增强身体素质,提高御寒能力。
3.对长时间在寒冷的室外工作者,注意气温及询问有无寒冷,外露在外面的皮肤,涂抹润肤脂类护肤品,起到保湿的作用。
4.寒冷环境工作时要适当运动,避免长时间静止不动,以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;保持鞋袜的干燥,潮湿后要及时更换。
5.慢性疾病者,如贫血、营养不良等,要多吃高蛋白、富含维生素的食物,保证机体足够的热量供应。
6.提高安全意识,不要酗酒,慎防坠入冰冻的水中等。
7.一旦发生冻伤,要立即脱离危险环境,并积极采取复温措施,保护好机体,以免冻伤进一步加重。
相关理论
概念:冻伤即冷损伤,是低温作用于机体引起局部乃至全身的损伤。暴露于零点温度以上者称非冻结性冻伤,零点温度以下者称冻结性冻伤。冻僵又称意外低体温,是指处在寒冷环境中的机体中心体温低于35℃,伴神经和心血管系统损伤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。
发生机制:通常冻伤经历4个相互重叠的病理反应过程:冻结前反应、冻结融化、血液淤滞、坏死。冻结前反应是局部组织温度下降,伴随血管收缩、缺血,而尚没有冰晶形成的过程。温度下降导致神经缺血,造成局部感觉过敏或者感觉迟钝。冻结融化过程包括组织中水分形成冰结晶,细胞外液中电解质紊乱,蛋白质和脂质变性,酶的活性下降,细胞脱水,细胞膜溶解,细胞坏死。而冻结组织转入冰点以上环境后,开始发生融化( 解冻) ,出现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,并引发炎症反应。在融化后反应阶段,微静脉和毛细血管舒张,并出现血管内红细胞的堆积,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,微血管内皮破坏,血管内血栓形成。坏死过程包括一系列进行性的组织细胞反应事件,包括炎症反应、动静脉血栓形成,持续性缺血再灌注损伤,血管壁结构破坏,细胞凋亡增加,直至大血管血栓栓塞,造成远端组织器官坏死。
分类:1.冻结型冻伤分四度。I度冻伤:伤及表皮层。受冻皮肤早期苍白,复温后呈红色或紫红色,充血水肿,无水疱,1周后表皮脱落愈合,不留瘢痕。II度冻伤:损伤达真皮层。复温后皮肤呈红色或暗红色,水肿明显,触之灼热,有水疱,充满橙黄色或红色透明浆液性液体,疤底鲜红,经2~3周脱痂愈合,少留瘢痕。III度冻伤:损伤达皮肤全层或皮下组织。复温后皮肤呈紫红或青紫色,皮温较低,水肿明显,有散在的厚壁血性水疱,疱底暗红,有血性渗出。4~6周后,坏死组织脱落形成肉芽创面,愈合缓慢,愈合后留有疤痕或功能障碍。IV度冻伤:损伤深达肌肉骨骼组织。感觉丧失,肢体痛。复温后皮肤呈紫蓝或青灰色,皮温低,水肿明显,可有厚壁血性水疱,疱液咖啡色,疱底污秽,严重时无水肿。3周左右冻区逐渐干燥变黑,组织干性坏死,自行脱落形成残端或需截肢:若感染,形成湿性坏疽甚至气性坏疽。
2.非冻结型冻伤:指长时间暴露于0~10℃的低温、潮湿环境中造成的局部损伤,无冻结性病理改变,包括冻疮、战壕足及浸泡足。冻疮是最常见的非冻结性损伤。
3.冻僵:常发生于暴风雪、冰水环境中,表现为低体温及多系统损伤。伤员皮肤苍白,冰凉,神志模糊或昏迷,肌肉强直、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,心动过缓,心律不齐,血压降低甚至测不到,可出现室颤,呼吸慢而浅,严重时心跳停止。
专家点评
冻伤是低温作用于机体引起局部乃至全身的损伤。暴露于零点温度以上者称非冻结性冻伤,零点温度以下者称冻结性冻伤。冻结性损伤按局部冻伤程度分为I-IV度,冻僵又称意外低体温,是指处在寒冷环境中的机体中心体温低于35℃,伴神经和心血管系统损伤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。冻伤及冻僵的治疗关键是迅速脱离低温环境,对冻伤肢体进行保暖及复温处理,对水疱及局部感染进行消毒处理,防止感染,同时进行全身脏器的保护治疗,对心跳骤停患者及时进行心肺复苏。
本例患者冬季夜间饮酒后醉卧在江边桥下半天。被人发现时双耳红肿,左耳耳廓背侧见一约鸽子蛋大水疱,疱液清亮;双手腕以下皮肤红肿,有黄豆至花生粒大白色水疱,稍高出皮肤表面,符合II度冻伤诊断标准;双足皮肤苍白肿胀,符合I度冻伤诊断标准。对该例患者置于温暖环境及将冻伤肢体至于水温在38℃~42℃容器内直至组织红润,皮肤颜色和感觉恢复后暴露与暖空气中保暖,并预防感染、破伤风抗毒素1500U肌肉注射,同时补液,纠正电解质紊乱,保护水疱表皮完整,针刺排出水疱,保持创面干燥,受伤肢体抬高、制动等对症支持治疗。
参考文献
[1]沈洪,刘中民. 急诊与灾难医学[M]. 3版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8.
[2]陈灏珠,钟南山,陆再英. 内科学[M]. 9版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. 2018.